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人才培养方案——2015

时间:2015-10-30 作者:  点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1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305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思想道德素质高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好、理论功底扎实能够在中等以上学校、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自信。

2.熟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历史必然性,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

3.掌握坚实宽广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学术动态和最新发展前沿,治学态度严谨,求实创新、团队合作精神好,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的需要。

5.体魄健康,心理素质好。

二、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主要招生4个二级学科(专业)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含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思想政治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旨在整体性、综合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任务主要在于,引导研究生从整体性上认识、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近170年以来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程中的继承、坚持、发展、创新,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辩证发展,借鉴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思想和著作;马克思主义通史;马克思主义国别史和阶段史;马克思主义专题史;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等,帮助研究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髓,知悉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该二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进程、成果、趋势为研究对象,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任务在于,引导研究生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进行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四)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该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服务。

该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着力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新理念、新内容、新途径、新载体,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三、学制与培养方式

(一)学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学制3年,在校年限3-5年(休学、保留学籍以及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2年)。其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时间不超过1.5年,论文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

(二)培养方式

1.实行宽口径厚基础一级学科培养。从整体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从整体上弄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科学内涵,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2.强化理论基础与注重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理论课学分外,必须参加相应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学术报告,有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经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紧紧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主线,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学理分析的能力及提出创新性对策的能力。

3.导师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相结合。研究生入学1个月内研究生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因材施教,采用研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研究,启发理论思考。要求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参加助教、助研和助管等三助活动以及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4.导师负责制和学科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确定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的多少考虑其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级别与数量、发表论文的质量以及获奖、职称情况等。严格实行研究生论文质量导师责任制。同时,学院成立由相关学科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过程进行指导、督促。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和论著,选修跨方向课程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环节与学术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实践环节(2学分)

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不少于8学时的本科教学实践活动,或者协助导师讲授有关课程的部分章节、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和辅导毕业论文等工作10周以上。或者参加社会调查、课题调研、生产劳动、岗位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导师合作项目等累计不少于8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相应学分。

(二)学术活动(2学分)

为激发研究生追踪科学前沿的热情,拓宽知识面,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本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研讨班等。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学分要求达到2学分。其中主讲专题报告每场计0.5学分;参加学术报告会及各类讲座等每场计0.2学分;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0.5学分。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后必须写出5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并填写登记表,经导师签名后方为有效。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其学分不计入课程学习总学分,没有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的一次全面考核,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论文工作实施前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表现、品德修养、纪律观念、社会实践等情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课程学习成绩;实验操作能力和教学实践效果、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发表论文等情况。考核小组对硕士生中期考核情况给出评语,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中期考核成绩合格以上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不合格者,若存在的问题按学籍管理规定已构成取消学籍的,按学籍管理规定取消学籍;若未达到取消学籍规定的,确定为跟踪对象,然后重新申请中期考核。未进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本学科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硕士生至少要用一年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一)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遵循专业性、价值性、前沿性、可行性原则。

1.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和特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或实践意义并具有一定研究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路线有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二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课题可以是导师省级以上社科基金项目中的子课题。

3.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对同类研究课题的新见解。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①时代感。能够反映和体现所处时代跳动的脉搏;②内容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及中国化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从本学科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从不同观点的争议、不同学派的对立、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③角度新。对很多研究者在研的热门选题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挖掘新意。

4.学位论文选题要范围适宜、目标明确,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文课题。研究生选择不属于导师研究领域的课题必须事先取得导师同意,并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工作。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选题。

(二)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拟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三)科学探究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为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方具有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要求以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并以吉首大学名义至少公开发表1篇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对申请提前答辩的优秀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要求以学校规定为准。

(四)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规范

1)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注重文献查阅及其综述,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目录;摘要,包括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的概括;成果的价值。前言,包括文献综述、说明课题的目的意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包括不宜写入正文的繁琐推导,数据和图表、论文中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等。

3)学位论文要求不少于三万字,并写出600-1000字以内的详细论文摘要,中、英文各一份。

2.学位论文答辩

1)预答辩。每年三月初学院组织本院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预答辩交叉进行,导师回避。预答辩导师组对对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的论文进行定性判断,作出通过与不通过的预答辩结论。通过预答辩的送研究生处参加盲审,盲审合格后参加答辩。预答辩没有通过的,一月后参加学院组织的导师组复诊,合格后参与盲审。

2)正式答辩。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严肃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研究生在完成规定学分和各培养环节的要求的基础上获得学位论文毕业答辩资格。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当年4月初前完成学位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好, 提交给培养单位进行校内专家评阅,由研究生处送校外3位专家匿名评阅。学位论文盲评须2位专家一致通过,方可参加正式的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答辩会在毕业当年5月底6月初举行。论文答辩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授予硕士学位。

附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人才培养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研究生英语I

54

2

所有学科研究生必修,共计6学分。

研究生英语II

54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文科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54

3

专业课每门3学分,共计4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有硕士生必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54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54

3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54

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开设12门,每门2学分。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1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36

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36

2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36

2

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36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36

2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36

2

补修课

政治学原理

54

0

对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学生开设。与本科生跟班。不计学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54

0

文化学原理

54

0

必修环节

实践环节

2

见“实践环节与学术报告”具体要求。计4学分。

学术活动

2

关闭